欢迎光临长沙基督教会城北堂         
今天是
【主日讲章】赤诚的代祷者
添加时间:2021-3-14 9:30:04 出处:城北堂 作者:城北堂 点击:2004

亲爱的弟兄姐妹,相信我们都会认同,当我们愈认识上帝,就愈会认识代祷的重要性,因为代祷是属乎上帝的儿女实行上帝心意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代祷,就是愿效法基督之心为别人代祷,为他人生命中更深层次的需要和难处着想,也为上帝的旨意得以成全而付上代价。在儒家文化中也十分倡导这种利他思想,《孟子》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我们可以解读为:如果在人的心里有着恻隐之心,愿意与他人的难处和需要共情,就能够在利他的事情上做好付代价的准备。然而曾几何时,在我们的当今的文化与处境中“悄然”出现了一个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群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这一说法源起于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这个群体有着这样的特征:以高情商,精细的自我包装,虚实难辨的手段,以利他之名行利己之实。可想而知,如果这种思想不加以遏制和转化,这将会对社会的诚信、友爱、和谐等等美善的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威胁。而整本《圣经》却不断强调,上帝的儿女不论在哪个处境中,都不可忘记,要按造物主的心意不单分别为圣,也要成为一个祝福他人的人,而代祷就是一条可以实操的路径。

 
今天所读的经文,是关于亚伯拉罕在听闻上帝要审判一座恶贯满盈的城市之时,他以卑微之姿站在公义的上帝面前,勇敢地为之代求的一段记载。亚伯拉罕既和我们一样是有软弱的人,他为何能在公义、威严的上帝面前得以站立,并能有资格为他人代祷呢?亚伯拉罕代祷的初心和勇气是建立在何处?盼望圣灵带领我们进入到这段神人之间的对话中,让我们对代祷有更深的认识,有更深的使命。因我们不可忘记上帝对祂儿女的殷切期待,因为在圣经中,代祷的人被称作是一个堵破口的人,上帝一直在寻找能为他人,为百姓堵破口的人。“我在他们中间寻找一人重修墙垣,在我面前为这国站在破口防堵,使我不灭绝这国,却找不着一个”(结22:30)。基督徒理当回应恩召,身负使命,立足当下,赤诚而祷。

一、代祷的基础——立定在上帝的恩召里
有些人认为,代祷是某些人的特权,因为这些人更属灵,更有资格,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在有些教会一到主日,牧师的办公室里就排起了长队,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都数是来找牧师为他们代祷的。弟兄姐妹,找牧师代祷固然有好的一面,比如可以让牧者对群羊有更多的了解和负担,也可以促使弟兄姐妹藉着牧者出于爱心的代祷而备受感动和更加委身,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一现象的背后可能存在弟兄姐妹因对认识代祷的真理不正确或不整全而出现信仰上的危机——因长期把自己的事情假手于牧者,形成自我追求属灵长进上的懒惰;自己对代祷没有负担;更甚者会造成祷告上迷信的观念,把牧者当成上帝。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和看待代祷,因代祷不是某些人特权,也不是出于知识、口才上的高低。亚伯拉罕和我们能为众人代祷的前提,皆是因为我们因信被上帝称义。
 
1、因信称义而有的地位
我们首先来看几处经文:罗3:9-10 “这却怎么样呢?我们比他们强吗?决不是的!因我们已经证明: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创15:6:“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约1:12:“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圣经启示我们:一个为别人代祷,代求的人首先要明白:一个代祷的人,并不是比另外一个人好,所以为别人代祷;或是因为我们比别人更爱主,更像主,灵命比别人更深,真理认识比别人多,所以能为别人代祷。其实,我们按着肉体都是软弱的,有时代祷的人可能比被代祷的人更软弱。那为什么我们可以成为一个代求的人呢?这一切都是因着上帝的爱与怜悯,是因着罪人愿意被主光照,接受上帝的救恩与呼召成为祂的儿女,被祂称义,所以才能得以修复神人之间的关系,恢复与造物主的沟通。亚伯拉罕是如此,今日的我们也是如此。创15章记载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立约的方式是要亚伯拉罕按上帝的吩咐献上各样的动物为祭物,是上帝需要祭物吗?不是,是亚伯拉罕需要。那献在祭坛上被杀且焚烧的祭物是代表着亚伯拉罕自己不义、不洁藉着祭物被上帝审判,也被上帝悦纳,以至于亚伯拉罕因着信就不再活在上帝的审判中,乃是被上帝称义,被上帝接纳。这就是亚伯拉罕在本段经文中能站在上帝面前为罪恶之城中的人代祷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我们当珍重代祷的地位,因每一次的代祷都是在宣告我是蒙召属乎基督的人,每一次的代祷都是在承认基督的救恩在我里面,是因祂为我付上流血牺牲的代价。旧约中的献祭是预表新约中耶稣基督的代赎,如今我们既然蒙召活在基督耶稣的救恩里,就是因信主而被父上帝称义,我们也藉此得以被上帝接纳,与上帝恢复生命交通的关系。不单如此,因着上帝丰富的恩典,我们被抬举成为在基督里“君尊的祭司”。从圣经中可以看出代祷是祭司式的事奉,旧约中常常提到大祭司一年一度才能进到至圣所为以色列百姓代求,而新约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教训是:“信徒皆祭司”。作为祭司,被上帝所委任、所膏抹,我们今天也有这份殊荣,可以为别人进到至高者面前。这不是有选择性的,乃是神圣的义务——也是一个宝贵的特权——是一切接受福音,领受恩典,承担基督之轭的人所具有的。
 
2、上帝与敬畏祂的人亲密
也有人说,我之所以找属灵的牧者或弟兄姐妹祷告,是因为上帝好像更听他们的祷告。然而《圣经》却启示我们: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书 5:16 和合本)。根据《圣经》真理的教导,我们要担心的不是上帝会不会听我们的祷告,而是担心我们是否按祂的心意正确的活在祂面前。因为上帝并不推却我们的祷告,而且祂与敬畏祂的人亲密。在灭绝所多玛之前,耶和华说:“我所要做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创18:17-19)。这反应出上帝愿意与亚伯拉罕亲密交心,上帝要将祂自己的心意和计划毫无保留的与亚伯拉罕分享。
 
日常生活中,替人求情的人必须是有分量的人。而在上帝的面前为人代求亦如此。只不过,一个是在人面前受人的尊重,一个是在上帝面前受上帝尊重。一个能在上帝面前替别人代求的人,他是一个得神的尊重的人。亚伯拉罕有良好的代祷的基础,是因他是一位敬畏上帝而蒙上帝尊重的人。为何这么说呢?创18:1-8用了较长的篇幅来描绘亚伯拉罕接待客人的细节,在亚伯拉罕时99岁的某个炎热一天中午,他看到3位客旅站在他帐棚的对面,亚伯拉罕随即跑过去接待他们。于是我们就看到在这场平常的接待中,看到亚伯拉罕不平凡的生命。上帝率2位天使以人的形象出现在亚伯拉罕面前,我们可以推测,起先亚伯拉罕并不知道他接待的是上帝和天使,因为亚伯拉罕并不是对上帝的存在与属性毫无概念,从他75岁时踏入迦南地到此时的99岁,在这经历上帝不断启示、带领、眷顾的20多年中,他已然明白那位召他的上帝具有绝对的超然性。而在此次的接待中,亚伯拉罕是在热情的接待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待了上帝和天使。因此《圣经》来13:2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那他是如何接待的呢?为何我们说这是亚伯拉罕对上帝的敬畏,上帝也因此与他亲密无间呢?
 
经文告诉我们,A、亚伯拉罕抓住机会,乐意接待人 “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2中),这是出于爱的举动;B、亚伯拉罕认为服侍人是蒙恩的机会,“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容我拿点水来,你们洗洗脚"(3-4)。”;C、亚伯拉罕服侍的态度乃是谦卑恭敬。接待“客旅”时,不但“俯伏在地”,而且称自己是“仆人”,还预备水为他们“洗脚”。亚伯拉罕本是个“金、银、牲畜极多”(13:2),奴仆成群的富有牧主,但为了侍奉上帝,他甘愿从"尊贵的父"降格为奴仆,亲手干起本该由下人做的琐碎的事情;D、亚伯拉罕是在尽力尽善的接待。亚伯拉罕在“急忙”“速速”“跑”的一系列动作中用细面调和做饼,牵出上好的牛犊,又取了奶和油来!他说的时候仿佛所做的微不足道,做的时候却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圣经启示我们,爱上帝的,必定会爱人,敬畏上帝的,也必会在他所想所做的事情上显出他的敬畏。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亚伯拉罕有良好的代祷的基础,一方面是他已经因信称义,另一方面也是因着他所行之事蒙上帝的悦纳和尊重,因此,亚伯拉罕被上帝称为朋友(参代下20:7)。耶稣基督也应许我们为他的朋友:“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约15:15)
亲爱的弟兄姐妹,如果我们今天对代祷还毫无热情和使命,就当求主怜悯,在祂的恩典中重拾初心;如果我们今天在代祷的事工软弱无力,就当警醒回转,因耶和华远离恶人,却听义人的祷告。(箴言 15:29 )
 
二、代祷的信心——根植于上帝的启示中
纵观历史,上帝在执行重大审判的时候,总是预先将“又大又难的事”(耶33:3下)启示给祂忠心的仆人的。温习创5章至7章的经文,我们知道在以诺与上帝同行的年间就已经启示以诺给他的儿子起名为玛土撒拉(名意为“他死时,洪水就来了”)。而在玛土撒拉去世前的一百二十年又启示挪亚造方舟,将洪水的信息又传播了一个多世纪。此外,创41章的经文记载,上帝曾启示约瑟埃及将有七年的大饥荒;从《路加福音》21:20-24中我们还知道神也曾将耶路撒冷大灾难的结局启示给使徒;如今主耶稣也亲自启示我们祂必再来,祂必有审判。可见,上帝的心意并非令人琢磨不透的,上帝的行动并非不为人知的。亚伯拉罕正是因着认识上帝的自我启示,而在求告中言辞恳切且刚强壮胆。
 
1、因上帝公义的审判而迫切
亚伯拉罕与上帝同行不仅仅是尽送客之道,更是因为他最终敏感觉察到了上帝公义的审判正在逼近所多玛。创18:18-19与20-21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所多玛的罪恶首先就是违背圣道,无公无义。正因为如此,上帝公义的审判定要临到所多玛:耶和华说:“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我。”
 
首先请注意这两座城市里面的人当时的景况,一方面,两座城市犯罪的嚣张而大声喧哗人声鼎沸;另一方面,两座城市被压迫的生灵日夜哭号撕裂天地。这就是著名的“所多玛与蛾摩拉的哭喊”。所多玛的意思就是燃烧,或者沸腾的工地;而蛾摩拉的意思是淹没,或者地表的沉陷。而实际上城里面的人也是“罪恶甚重”与他们所在的城名可谓是“相得益彰”。名词罪,在这里用作复数,所多玛蛾摩拉的各种罪恶无奇不有,而且全部登峰造极。然而就算是如此,上帝却启示亚伯拉罕说:“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所行的,果然尽像那达到我耳中的声音一样吗?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这句话当然是上帝“拟人”的说法,主要是显明上帝的公义和严谨。这并非说上帝不是全知的,而是强调上帝临在,一切真相大白,不能隐藏,虚假的控告在上帝那里是无效的,因为上帝必亲自察验一切案卷。当然这也意味着,所多玛最后的倾覆是公义的,绝非冤案;另一方面,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其中那些不是那样犯罪的人——如罗得——上帝也必然“知道”,他们不会一起灭亡,反要得蒙救赎。
 
上帝把这样的启示显给亚伯拉罕看见,亚伯拉罕就站在那里为所多玛呼吁。亚伯拉罕说:“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亚伯拉罕为何有这样的认识?因为上帝曾吩咐亚伯拉罕要遵守耶和华的道,秉公行义。一位教导自己行义的上帝,会行自己恨恶的不义之事吗?在人常常会有两套标准,然而上帝是不违背自己公义的上帝。上帝也是恨恶罪恶的,万不以有罪为无罪。当亚伯拉罕在为所多玛城祷告时,他知道所多玛罪恶甚重,被毁灭也许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祂没有强求上帝以破坏公义原则不降祸于该城。所以亚伯拉罕代祷的对象,不是为罪恶深重,毫不悔改的的人代求,而是为城中的“义人”一连6次的代求,他试图通过上帝对义人的祝福和眷顾,而给全城的人更多悔改的时间和机会。
 
一个替人代求的人一定要清楚上帝的公义原则,我们替人代求不能让上帝的应允以牺牲公义原则为代价。一个替人代求的人也一定要认识到上帝的审判是真实的,行公义的主必定会审判全地,上帝如此启示我们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属乎祂的儿女自觉警醒并遵守真道,秉公行义;一方面也是促使我们按上帝的心意,在圣灵所赐的智慧和能力中迫切地邀请并陪伴人回传在上帝面前而因信得救,因我们的主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悔改得救。
 
2、因上帝丰富的恩慈而勇敢
在求告中,亚伯拉罕极其恭敬谦卑地向上帝恳求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于是他一连6次的递减义人的数量向上帝求赦罪的恩典,亚伯拉罕的行为看似“得寸进尺”,其实是因着上帝每次都回应他,如果有像他所说的这些义人,上帝都会撤回祂的审判。在亚伯拉罕一次次的求上帝“降低”祂的标准时,亚伯拉罕也一次次的变的更加有信心和勇气,亚伯拉罕的代求停留在十个义人的基础上,他最终为何没有再继续求告,是因为亚伯拉罕已经知晓上帝丰富的怜悯和恩慈,上帝实在是愿意施恩与人的主,但奈何人不愿意亲近施恩的上帝。然而在今日,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偏行己路而走向沉沦的人,他们末后的结局也正象所多玛所遭遇的沦亡一样无望,一样可怕。每天总有一些人的宽容时期届满了,每一时总有一些人走到上帝怜悯所不及的境地。何处有警告和劝勉的声音,嘱咐罪人逃避那可怕的厄运呢?何处有伸出的手,将他们从死亡中拉回来呢?何处有谦卑和坚固信心的人,在上帝面前为他们代求呢?愿我们被主的爱所激励,愿我们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因为上帝已经把基督成就的整个救赎大功成就在我们身上,并且主耶稣亲自委派信靠并跟随祂的人向其他人述说与传扬这救恩。而在一切之上,正确的认识并运用代祷乃最重要与基本的事情。

三、代祷的目的——顺服成全上帝的旨意
弟兄姐妹,你有为别人代祷过吗?我们为什么要为人代祷?如果说祷告是属灵的呼吸,那么代祷就是操练属灵生命的强壮与丰富。因为代祷不仅促使基督徒更留意并关注他人的需要,也更关心上帝旨意的成全。因此代祷能操练我们的爱心,能帮助塑造我们内在的敬虔,能促使我们去渴慕寻求上帝的心意,从而使我们对上帝旨意的成全有更深的使命和负担。所以,我们要时常警醒自查,不要让祷告流于形式,更不能使代祷成为口号,而是要在这珍贵却容易让人忽视的地位与恩赐上善用不怠。我们藉着亚伯拉罕的代祷来思考代祷的初心和目的。
 
1、不以自己得失为动机
这段经文中记载亚伯拉罕连续六次向上帝祈求的动人经历。而上帝并没有要求亚伯拉罕为所多玛、蛾摩拉祈祷。但是亚伯拉罕明白上帝的心意,对于罪恶满盈的所多玛、蛾摩拉,上帝没有立刻审判他们。上帝曾藉战争警戒他们(创14章),他们竟不受警惕,以致罪恶日重,声闻于神。谁能为所多玛代祷?谁肯为这罪恶满盈的将亡之城呼吁呢?今天有很多人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吐槽不已,也有很多人不良的道德行为鞭挞愤慨,对多行不义而自食其果的人拍手称快,这当然对道德文明的推动有积极的一面,但很多时候我们忘记,在上帝的眼中没有一个是良善的,我们都是问题的制造者。就像思想家伏尔泰所说的:当雪崩出现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当亚伯拉罕站在上帝面前为将亡之城代求的时候,他不是自觉是义人,而是深知自己是蒙上帝怜悯的罪人,于是他没有冷眼相看,更没有出于自己利益的得失而有丝毫的考量,而是以赤诚的爱心向上帝恳切寻求怜悯。我们需要知道,亚伯拉罕在所多玛并没有产业,而他的侄儿罗得虽然在所多玛,但罗得曾经深深的伤害过亚伯拉罕的心。当他听见所多玛要被毁灭的事,他便能体会上帝的心意而为他们祷告。这正是彼得后书1:5-8节所说的“爱众人的心”。基督徒不单要有爱弟兄的心,也当有“爱众人的心”。原文“爱”字,是指上帝的爱、耶稣基督舍己怜悯的爱。如果基督徒不能真正领受并活出这样的爱,我们的祷告是会十分自义且势力的,但上帝的心意却是命令我们按着祂如何爱我们,怜悯我们的方式向失丧的传递温暖,传递爱,传递福音。
 
2、不以祷告未允而气馁
经文记载,亚伯拉罕代求的信心是愈来愈强的,初时,亚伯拉罕求上帝倘若是有五十个义人就不要剿灭那城,上帝有答应吗?有。他再求如果少了五个怎样呢?神也答应他少了五个仍不剿灭那城;他再求四十个、三十、二十……一直到了十个,上帝都答应了他,可是最终亚伯拉罕看到所求的得以实现了吗?没有得着。每一次亚伯拉罕的求告上帝都垂听了,但最终没有按亚伯拉罕的心意成就。这就给我们看见,上帝听义人的祷告,但不一定会按人的意思成就。但我们就要因此灰心气馁吗?大可不必!使徒保罗在传道期间,他想去庇推尼布道,但圣灵拦阻他,因为按圣灵的工作和计划,保罗下一站要去的地方是马其顿,保罗有没有因此觉得自己辛苦做工,却不受尊重?没有,他既顺服圣灵的带领,就在自我计划之外依然欢喜为主做工。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也是如此,祂深知自己的一生不是要成就人的意思,而是要成就父上帝的旨意。
 
有一首诗歌叫《感谢神》,其中有一句歌词是“感谢神,祷告未蒙应允。”这感谢的秘诀就笃信耶和华所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以赛亚书 55:8-9)为此,我们便能在代祷上壮胆求告,喜乐盼望,虽然因我们自身有限,暂时可能有许多不明之处,但届时都必明了。

3、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亚伯拉罕的祈祷,是出于一颗怜爱将亡之生灵的赤心。他虽然憎恶那败坏之城的罪恶,也与那将亡之城的人在生活上有分别,但他仍希望罪人可以得救。他对所多玛所显出的深切关怀,乃是我们向不悔改之人所共同应有的忧念。亚伯拉罕的精神就是指向基督的精神。上帝的儿子本身就是为罪人代求的伟大中保。祂既付了救赎罪人的代价,就深知一个人的灵魂是多么宝贵。惟有基督的完全纯洁的性情,才能对罪恶有绝对的憎恨,而且也只有基督的无限良善,才能对一个罪人怀有无限的怜悯与慈爱。在祂忍受十字架上的惨痛,并亲身背负全世界的罪担时,祂竟为那辱骂、杀害祂的人代求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
 
弟兄姐妹,上帝的心意藉着耶稣基督已经完全显明出来,为此,我们这有份于基督的救恩人就理当按祂的心意为为众人竭诚而祷,提前2:1-2“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这是好的,在 神我们救主面前可蒙悦纳。祂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上帝不单是拣选我们领受永生的恩典,更是如同差遣圣子耶稣一样,差遣我们进入到各自的处境中,目的是要我们为更多失丧的人而深情的活着,于是我们的主就邀请并鼓励我们这群被祂称之为朋友的人,使我们明白祂的旨意,使我们能接续祂未竟之工,成为一粒向罪、向老我而死的种子,并在祂复活的生命中结出许多子粒来。愿我们的生命能藉着效法亚伯拉罕,更效法耶稣基督的代求而被上帝不断的拓宽,以至于我们越发明白祂的心意,就在我们各自敬虔的生命中,在赤诚的代祷中影响更多“精致利己”的人回转改变,就与我们一道走在不断更新、舍己、奉献、成圣的神人喜悦的路上。

- END -


上一条:【信心灵粮】现实
下一条:【信仰问答】我们要不要过大斋节(预苦期)?
© 2015 长沙市城北堂 湘ICP备18024661号 技术支持:蓝顿网络
地址:长沙市外湘春街80号 电话:0731-85561505 传真:0731-85561505